随着2021年建筑资质新规的出台,国家政策似乎降低了许多资格申办的门槛,但是实际上相关部门却对业绩、人员等指标的审核越来越严,拿证率越来越低。这是什么原因呢?小编帮您分析一下。
第一个原因:企业人员问题
过去,由于审核力度不大,企业人员的表现还可以弥补,但是随着检查力度的加大,现在进行企业人员的弥补的过程比较麻烦,要走的程序也很多,另一方面,后期弥补人员也很容易被查出来。
因此,建议企业人员在不足时,最好直接找业绩符合要求的证书。
另外,还应特别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1 项目经理超二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范围执业;
2 项目经理在中标后均不具备注册建造师资格,
3 项目经理的注册建造师没有在申报单位注册记录;
4 项目经理的注册建造师证书签发日期在合同签订后;
5 一人同时担任两个项目的项目经理;
6 技术负责人个人表现不合格,不予评定。
第二个原因:工程业绩问题。
在资质升级时对企业工程业绩进行严格审查,而通常在工程业绩证明材料的审查中,企业很容易犯以下几个错误:
1 所提供的图纸不能反映工程为单体工程:
2 图纸中没有反映跨度的结构类型;
3 没有提供专用合同条款;
4 出图日期与合同签订时间不一致;
5 竣工验收备案表所列建筑面积与图纸所列建筑面积不符;
6 中标通知书、铜、竣工验收备案表、设计图纸上的工程名称不一致;
7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证明文件不清楚的,不予认可。
第三个原因,设备问题。
1 没有提供有效的说明,以反映有关设备(如摊铺机、平地机、顶管设备)的性能指标。
2 没有提供有关设备的购置单或发票(例如:摊铺机、平地机、顶管设备)存在疑点。
特别注明:无论是资质升级还是新办资质,第一批没有通过如何补救?
初次申报未通过公示意见的, 根据公示意见进行改正,重新进行资质材料评审。接着对公示的意见提出投诉,并制作投诉材料,投诉材料做好后,进行投诉,投诉如果成功,企业的资质将与公示通过的企业资质一起公布。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