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河北人民政府网
近日,河北省发改委联合省委农办、省财政厅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充分发挥"赈"的作用,组织农村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群体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同时,通过辛勤劳动获取劳务报酬,激发其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实施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从2021年开始,全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相关部门要统筹考虑各专项资金政策要求,每年安排适当比例资金(项目)用于推广以工代赈方式。
实施以工代赈方式的项目安排不低于财政资金额度的15%用于发放劳务报酬。到2025年,通过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一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脱贫地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更多吸纳农村脱贫人口和低收入群体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发挥积极作用。
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准确把握以工代赈政策实施范围,明晰了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领域、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水利基础设施领域、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领域、林业草原基础设施领域等领域范围。
什么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实施以工代赈政策可以同时达到三个目标:
第一,通过组织赈济对象参加工程建设,使赈济对象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达到赈济的目的。
第二,在政策实施地区形成一批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发挥作用。
第三,可在一定程序上缓解政策实施地区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以工代赈具有"一石三鸟"之功效。同时,还可以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摆脱"等、靠、要"等消极意识。
Tag标签: